物鏡
雙筒望遠鏡靠近目標物體的鏡片,它是前方主要將光線聚焦的透鏡,也通常是最大的鏡片。常見的雙筒望遠鏡都是折射式光學設計,最早期的設計是由單片凸透鏡作為物鏡,會產生色散(色差)現象以至於影像嚴重失真,現在早已絕跡。後來所有新式的雙筒望遠鏡都採用複消色差技術,開發出兩片以上甚至 4片的複合透鏡組作為物鏡,以修正色差現象,讓所有波長的可見光都盡量聚焦在同一個點,影像還原度大幅提高。
會採用更高檔的多透鏡物鏡組達到四片甚至五片設計,除了補強修正色差效果之外,還有幾個作用,例如為了增大良像範圍,減低球面像差和彗形像差等,還有在影像品質控制在一定程度下盡可能的縮短焦距以減少鏡筒體積,所以雙筒望遠鏡物鏡群的F值都相當的低(F/5以下),比起地面與天文單筒望遠鏡,手持式雙筒望遠鏡倍率相對來說是相當低的。
少數高端頂級機種,會採用更高級昂貴的材質,例如ED(Extra Low Dispersion)超低色散玻璃,或是昂貴的螢石 (CaF2 Fluoride)這些高折射率低分散的材質作為聚焦透鏡,修正色差效果更上層樓 (請參照《超消色差ED光學鏡片有何優點?》)
目鏡
雙筒望遠鏡靠近眼睛的鏡片組稱為目鏡,他不像地面賞鳥或天文單筒望遠鏡一樣可以拆換目鏡,除了極少數大型專業雙筒望遠鏡之外,目鏡都是不可拆換的,所以除了ZOOM機種之外,雙筒望遠鏡倍率也都是固定的,目鏡光學品質跟物鏡與內部的正像稜鏡一樣重要,通常由3~5片透鏡所組成,許多人以為雙筒望遠鏡眼視視野(視角)大小跟物鏡口徑有關,其實完全錯誤,跟物鏡無關,跟目鏡設計有絕對關聯,所謂超廣角指的都是目鏡設計,標準視角約為45~50度,視角40度以下就會有明顯”侷限”的感覺,ZOOM變焦目鏡的罩門也在此,許多ZOOM變焦雙筒望遠鏡的低倍率廣角端不到40度,視角56度以上就算是相當廣角的目鏡,看起來十分寬廣舒適。
中心對焦輪
雙筒望遠鏡中間有個大輪子,這就是中心對焦輪,轉動它可以將影像調整至清楚,遠方與近物的成像焦點距離都不同,中心對焦輪同時可以驅動兩邊的對焦鏡片模組,讓景物清晰的聚焦在人眼的視網膜上,一部好的雙筒望遠鏡中心對焦輪應該是鬆緊適中,正反旋轉時都很順暢,有時某些氣密防水機種為了延長氣密年限,會把調整輪作的比較緊,有時這也是常見的現象。
屈光度調整環 (兩眼視差調整環)
左右眼度數不同的使用者,可以透過兩眼視差調整環校正左右眼視 力的差異,讓度數不同的兩眼都能清楚的欣賞,一般定焦(固定倍 率) 機種兩眼視差調整環通常在右眼目鏡下方,變焦(變倍率) 機種由於 倍率調整桿通常在右側,所以視差調整環通常會改到左邊,以定焦 (固定倍率)機種為例,使用時先使用中央對焦輪,將左眼的影像調整 至最清楚,再使用視差調整裝置將右眼的影像也調整清楚,即完成 左右眼屈光度偏差校正。
眼罩 (眼杯)
為了維持目鏡鏡片與眼睛之間保持最佳良視距離,在目鏡上都會設計眼罩,傳統的設計都是以環形橡皮墊圈作為眼罩,但是對戴眼鏡的人而言,眼鏡鏡片與眼球之間就已經存在10mm左右的間隙,加上橡皮墊圈眼罩的高度後,眼鏡與目鏡鏡片之間距離就會過長且超出良視距離之外,產生無法觀看到完全視野的現象,會感覺明顯狹窄甚至以孔窺天的感覺,所以戴眼鏡的人要將橡皮墊圈眼罩外翻,才能保持最佳良視距離,使用上翻來翻去十分不便,所以現今許多中高階望遠鏡都採用旋轉伸縮眼罩或是抽拉式伸縮眼罩設計,增加戴眼鏡的使用者的便利性。
眼幅 (雙眼瞳孔距離) 刻度環
雙眼瞳孔距離稱為眼幅,每個大人小孩或男性女性雙眼瞳孔距離都不相同,為了符合每個人不同的尺寸,在雙筒望遠鏡軸心中間,通常有一個60~70的刻度,彎折軸心時刻度指標會改變,雙眼瞳孔距離也會改變,藉以調整雙眼瞳孔距離,使用前第一步驟就是調整眼幅也就是調整雙眼瞳孔距離,調整到兩眼都能順利看到影像即可。
保護蓋
每個雙筒望遠鏡幾乎都配備有目鏡的保護蓋,以避免使用或保存時手指或其他異物碰觸到鏡片造成損傷,物鏡到是不見得會有保護蓋,許多品牌或機種原本就沒有設計保護蓋,原因是物鏡通常隱藏在鏡筒內部,不容易污損。
標準配件--背帶與背包
提供保護收納與吊掛頸部的功能,絕大部分產品都會附贈。
留言列表